第80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最为瞩目的作品,那一定非艾玛·斯通主演的《可怜的东西》莫属了。
影片除了主演是好莱坞如今炙手可热的当红女神艾玛·斯通以及威廉·达福和马克·鲁弗洛这两大超级男星之外,最引人关注的,还有本片的导演,近年来备受国际主流电影节及奖项青睐的导演,希腊名导欧格斯·兰斯莫斯。
所以,这是一部演员及幕后制作团队阵容强大的作品,而令人意外的是,这样一部星光熠熠耀的电影,居然尺度如此之大,甚至成为了艾玛·斯通从影以来,最大胆演出的一部作品。
其实这也很正常,毕竟影片演绎与挑战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本能。
电影《可怜的东西》基于苏格兰作家阿拉斯代尔·格雷所著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影片融合了现实主义与科幻元素,有点将弗兰肯斯坦的故事重塑的意思,但是主角是一位女子,一位身怀六甲却自寻短见的女子。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应该是虚构的平行过去,背景是一个充满哥特式风格的维多利亚时代,一个以父权权力为主的社会,一个权力不平等而扭曲的世界里。
前面说了影片的主角是一位自寻短见但已经身怀六甲的女子,这名女主就是怀孕而跳桥身亡的贝拉(艾玛·斯通饰演)。
贝拉死了,但是又没有完全死去,她被面目可憎的科学家怪人戈德温·巴克斯特博士(威廉达福饰演)捞了起来,并且用她的身体进行研究。
这种研究是触目惊心且令人感到不适的,因为巴克斯特博士用贝拉肚子里婴儿的大脑替换掉她本体的大脑,然后代替她的思维,她也因此而“复活”了过来,成为了一位“既是母亲又是孩子”的奇异之人。这里用到的正是用弗兰肯斯坦的故事,然后再进行另类加工。
科学怪人巴克斯特博士以及他的助手麦坎德尔将贝拉当成一个伟大的“发明”,那是他们实验成功的最佳结果,把她像珍品一样“悉心照料”,贝拉的思维是一个孩子,但是身体却是一位大人,所以,面对创造了她的巴克斯特博士,她称呼他为God。但是这个“上帝”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上帝,为了实验,他还将贝拉许配给了助手麦坎德尔,两人订婚了。
但是研究与事情后面的发展,却出乎了巴克斯特博士和麦坎德尔的意料,就在这个期间,正处在一种“X器期”之中贝拉却偶遇一位令她思维发生变化的人,那就是一位Y望十分强烈的商人邓肯,在他的吸引下,贝拉搁置博士原本已经为她安排好的婚约,她和邓肯一同开启了一段旅行。
正是在旅行期间,贝拉身边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奇闻趣事,这也让只是孩子儿思维的贝拉迅速成长起来,在短短的时间里就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其中包括X的自由以及阶级意识,还有自我对身体的摸索与解放等等),这种成长,不世俗且猛烈。
成长之后的贝拉,因为接到巴克斯特博士病危的消息而回到伦敦,虽然她的意识自我觉醒了,但是怎么说都是巴克斯特博士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而此次回到伦敦,除了再见巴克斯特博士一面之外,贝拉还解开了自己的本体,也就是那具身体原来的女子维多利亚自杀之谜,在解开了自身之迷的同时,她开始摆脱了巴克斯特和麦坎德尔对她世俗地束缚,她想要成为了一个全新且自由的贝拉。影片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充满科幻与恐怖的故事,发生在贝拉身上的故事。
很多人在网上对本片发表了十分“高深”与“专业”的点评,认为本片就是一部女权意识觉醒的作品,以贝拉的自由宣示女权。
可是笔者却一点也感觉不到这种觉醒,因为无论是从女主自杀开始,重造身体,再到寻找自由,当中的一切,都还是以男性的视角在呈现。所有的镜头,都是男性喜闻乐见的那种方式呈出来。女主X的觉醒与探索,全都是在其他男性角色的“安排”与“指导”下发生,所以,这能称之为为女权发声的作品吗?不能,而且也没有那种上升到此类情感上的升华。
反而让人看到了一个“有趣、悲伤、美丽甚至放荡”的女性角色!这其实很符合影片的名字《可怜的东西》。但或许,这就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本能吧?不过不应该把这种本能和什么女权与父权扯在一起。人类经历过母系社会也同时经历了父系社会,这是不断演变的自然规律,顺其自然就很好,没有必要上纲上线,无论是在哪种社会里,尽可能的做到人人平等,才是所谓的觉醒,无论是什么女权还是男权。
再说回电影里的主演们,三大主演的演技,那是不用过多废话的,因此,焦点就停留在突破一词上面了,而在突破这里,艾玛·斯通真的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个牺牲有多大?你看看台湾省(下图)的海报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