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期档电影真是惊喜连连,《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的余温还在,竟然又来了风格独特,尺度逆天的佳作——
女神牺牲形象,首部大尺度
佟丽娅,多少男粉丝心目中的女神。出道多年塑造过许多经典的荧幕角色。
《北京爱情故事》里的沈冰,《母仪天下》里的赵飞燕,《产科医生》里的何晶等。这些角色都无一例外的360度展示了佟丽娅的美丽。
而《我经过风暴》中,佟丽娅饰演的女主徐敏,前期依然是美丽自信光彩照人的,我们依然看到了美得无可挑剔的丫丫。
然而电影后半段,徐敏被家暴,被审判被判刑,徐敏因为极度的憔悴和绝望而迅速苍老,几乎都是毁容式的表演,等于是直接扮丑,和前半段的精致妆容判若两人。
而和妆容相比,牺牲更大则是那场床戏,这也应该是佟丽娅从影以来牺牲最大的一个戏码,光是看海报就让人感觉尺度好大。
佟丽娅不惜牺牲形象的表演,为《我经过风暴》增色不少,她的敬业和演技也再次得到了观众认可。
特别是几场痛彻心扉的哭戏,佟丽娅演得非常有层次感。而她被丈夫殴打,尤其是被孩子发现时那绝望又惊恐的眼神,让人看着非常有共鸣。
佟丽娅人美演技好,在这部电影中再次得到了印证。
突破禁忌 另类反家暴题材
《我经过风暴》选取了一个老生常谈,但仍然属于禁忌的话题——家暴。
电影拍得十分真实而细腻,徐敏长期被丈夫家暴,一开始却因为面子而不肯对外人说,只把离婚的理由解释为感情不和。
而等到实在忍受不了家暴,想律师诉说时,却因为丈夫伪装太好,没人相信。而且不但律师不信,就连家人,同事都不相信。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几乎所有的家暴案例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因为隐私性,所以取证困难。
电影中的徐敏哪怕偷偷安装了摄像头,最后依然没能拿到证据,反而被丈夫发现,再次遭到更凶狠的毒打。
更让人感觉绝望的是亲人的不理解,纷纷搬出“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的老套教条,说什么“夫妻打打闹闹很正常,忍一忍就过去了”的鬼话。
电影中揭露了徐敏丈夫有暴力倾向的原因——
因为从小目睹母亲被家暴,所以有了心理阴影。
然而可气的是,作为家暴受害者的婆婆,半点都不理解儿媳的痛苦,反而处处袒护儿子,甚至鼓励儿子要看好自己的老婆,不许她离婚。
这些情节看着让人生气,但却恰恰证明编剧和导演是用了心的,拍得非常真实而细腻,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都在自己身上,或者周围人的身上,找到了影子。
就像电影海报上写着的:如有雷同,不是巧合。
电影后半段还有个令人揪心的情节:
徐敏因为实在忍受不了家暴杀死了丈夫,用鱼缸里的石头连续击打头部,手段非常凶残。
于是不明真相的网友们,纷纷指责徐敏太狠了,不判死刑不足以平民愤。
知道真相的女律师想为徐敏辩护,却被路人围攻砸鸡蛋泼粪,指责她是袒护凶手。
键盘侠不明真相就武断指责,甚至疯狂网暴。这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已经见怪不怪,电影特意安排了这个情节,就是希望能提醒大家要擦亮眼睛,不要武断的去判定一个人的好坏。
独特的叙事手法 震撼人心却不压抑
《我经过风暴》是导演秦海燕的处女座,身为女性导演的她,用女性独有的细腻感,拍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但导演的叙事手法很高明,她并没有用大量的镜头来展示家暴的过程,而是采用镜头拼接的方式,巧妙的展示了家暴者的凶残和受害者的悲惨。
其余大部分的镜头重点,都用在了如何反抗家暴这个主题上。而且剧情一波三折,中间多次翻转,让人看着并不压抑,却扣人心弦。
徐敏从未放弃过对家暴的反抗,然后终于在律师的帮助下离了婚,然而为了孩子,却又只能再次离婚同居,最后却又因为忍受不了家暴,被迫选择了杀人。
故事的每次反转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将一个年轻母亲的绝望和纠结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电影能打动人心的原因之一。
结语
个人认为《我经过风暴》将成为佟丽娅最好的代表作。这也是目前为止关于家暴题材拍得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
相比《消失的她》杀妻骗保,以及《孤注一掷》的反诈宣传,《我经过风暴》这种风格写实,敢于揭露敏感和禁忌话题的片子,同样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无论从电影质量还是深度上,这部电影成为今年暑期档最佳,都是实至名归。
感谢佟丽娅的牺牲和付出,为所有家暴受害者发声。
点个赞转发出去,好的电影值得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