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端午档,电影《消失的她》无疑是大火了一把。这部电影不但在后半段加入了硬核反转,超越了观众的预期,就连猫眼平台给出的票房预测也高达33亿,甚至足以媲美春节档的一些影片。
然而另一部阵容极其强大的电影却被遗忘在了角落,并且烂到了没有底线的地步。
这部电影就是《别叫我“赌神”》
纵然有周润发和“赌神”的名头护航,上映后差评一片,最终只拿下5.5的低分,“港式怀旧”对如今的观众真的没有吸引力了吗?
还真是如此!
蹭“赌神”的IP的剧情稀烂
《别叫我“赌神”》又名《骄阳岁月》,讲述了吸烟喝酒、游手好闲的吹牛辉,接到了昔日恋人李夕的请求,暂时照顾他的儿子李阳,并为此收取了十万的代价。但没想到,李阳竟然是辉哥亲生的儿子,而且还患有自闭症。在与儿子相处的过程中,辉哥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父亲,但就在他们之间的感情逐渐升温之时,李夕却突然去世,辉哥不得不扛起做父亲的责任,带着李阳一起迎接未知的未来。
单从剧情介绍来看,这部电影的主题和选材可以说还是比较讨喜的,主人公之间的双向救赎、父爱与亲情的描绘都是非常感人的。最关键的要点是,赌徒的心态转变是通过自闭症儿童的温情,慢慢地感受到了自己道路上的一丝希望,这种父爱的唤醒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然而,电影却不停地在吹牛辉和李夕身上加入各种煽情镜头,显得有些过于刻意了。此外,吹牛辉的塑造也不够完整,他突然进行自我反省和成长,这突然醒悟并变得有责任心的情节显得过于荒诞和缺乏真实性。对于观众来说,太假了!
“赌”沦为怀旧“包袱”
从过去的《赌神》到现在的《澳门风云》系列,港产的“赌片”类型片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吸引力和创新性。在过去,这些电影往往在商业和口味上追求极度娱乐化,很受欢迎,但现在这些特效和赌桌牌技只是廉价的噱头。
电影《别叫我“赌神”》在片名和宣传上似乎在营造与“赌神”IP相关的期待,但实际上看完之后会发现这个期待是被打破了的。电影并没有延续“赌神”IP的风格和元素,只是靠营造感情和炒冷饭来吸引目光,观众们产生的预期与实际的巨大反差,无法引起观影的共鸣,反而会产生反感和失望。
烂片之王周润发
从《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开始,周润发似乎就深陷烂片的漩涡中。《将将及格的》、《澳门风云2》、《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铜雀台》、《孔子》的口碑普遍不佳,似乎“周润发”这三个字已经和过去的辉煌光芒永远地分开了。
就连周润发也曾经自嘲自己的代表作——扮演赌神高进的角色,现在已经沦为了被戏仿和解构的“港片文化符号”。这份时代变迁和偶像落寞的感觉,深深触动了众多港片爱好者的心。
此后,周润发的电影《无双》让观众重新看到了港片的希望,但是近期的电影《别叫我“赌神”》却让人失望透顶。
尤其是在影片中,68岁的周润发要戴着头巾,打着“F4发型”,装扮成年轻人,为了将角色的好赌成性和爱玩成瘾表现得更加真实,他放弃了高冷、酷帅的表演方式,并大量使用强烈的面部表情来充分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我从没想过这种状态会在我的童年男神发哥身上看到,这场景实在让观众无法接受。
事实证明,就算是周润发,也拯救不了烂片!
同时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对于港片来说,剧本的重要性比任何其他因素都要高。观众更关注电影内核和质量,而“人保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影视圈里,卖情怀很常见。然而,卖情怀的前提是电影本身有足够的质量,能够对得起观众的期望和回忆。不然不管你之前有多厉害,演技有多超神都无法撑起一部作品。